依據(jù)書中的描述,秦嶺神樹是產于蚩尤時期的一種祭祀法器,常人接觸會被神力吞噬而產生幻覺,劇中將其塑造成了足以起死回生的強大神器。那么三星堆的青銅樹當作時間原型,究竟是哪方面激發(fā)創(chuàng)作者的靈感呢?這和青銅樹本質的含義有密切相關的聯(lián)系。
三星堆的青銅樹是在1986年間不經意察覺,當時察覺的三星堆文物中基本上全部都是金、玉和青銅器,青銅樹則是殘破不堪地混淆其中。
考古專家將文物清理歸類時察覺這顆奇特的古樹,于是開始了漫長的恢復工作,經過長達10年的恢復后,終于如時間記錄一樣完美無缺地呈現(xiàn)在了我們的眼前。
恢復完畢后察覺神樹共有8棵,但多有殘碎,較為完善的一棵有近4米的高度,已經成了現(xiàn)如今截止全球已知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
據(jù)考古專家介紹,這棵青銅樹要是加上頂部丟失部分的話,高度應不下5米。有關于它的詳細含義,即使眾說紛紜,但都公認其為“神樹”,而它的作用則與樹上九只神鳥密切相關。
“十日神話”在國內已經是廣為人知,但人們的認知基本上停留在后羿身上,其實這個故事中便蘊含著青銅神樹的作用。
《山海經》中記錄:“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由此可見樹上的九只神鳥與太陽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而在上古時代,人們覺得天上的太陽是由飛翔的鳥所背負。
三星堆青銅神樹三層九枝分立九鳥的情形,與《山海經 》中“扶桑”和“若木”以及“上有十日”的描述別無二致。專家提出神樹之所以只有九只鳥,可能有一只站在頂部因為時間久遠而丟失,也有可能是本質就只有九只,還有一只正值日。
而青銅樹上獨特的花果與神龍又與《山海經·海內南經》中的建木不約而同,“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而建木在上古歷來便有通天之能,伏羲、黃帝等眾神全部都是順著它而往來于天界和人間 。
《山海經》再次驗證它的驚世駭俗,更伴隨著時間的前進而不斷突破人們的認知。也難怪古代屢禁不止,由此可見《山海經》中許許多多看似怪誕的記錄多是《山海經》成書之前更早的未知文明 。伴隨著科技的發(fā)達,人們的活動范疇逐漸增加,這是怪誕的記錄不斷印證著實使人又喜又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