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6月22日,由經濟日報社主管主辦的《中國縣域經濟報》以《風景無限望西山》為題,報道太原市生態(tài)修復的典型經驗。
報道介紹,太原西山采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公司承載、園區(qū)打造”的方式,建設18個城郊森林公園,累計完成造林綠化面積20余萬畝,治理破壞面積1萬余畝,林木覆蓋率由不足20%上升到86%。山西晉峰供熱公司負責人張俊平是最早一批投身西山荒山治理的企業(yè)家。在投資承建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后,治山過程充滿艱辛。張俊平介紹:“十幾年我們投入近12億元,每年有1000多人在這里工作,栽種600多萬棵樹木,修路超100多公里?!蹦壳埃袢綋碛腥A北最大的櫻花園。
報道稱,太原市打破原有的東西山綠化模式,從傳統(tǒng)單一的綠化,朝著花化、彩化、美化不斷發(fā)展,向更高層次“進階”。在亞鑫城郊森林公園治理過程中,給崛圍山添綠的同時,公園還在喬灌木的選擇上偏重于增紅添彩,真正把“崛圍紅葉”打造成西山獨具特色的旅游地標。
2006年,西山萬畝生態(tài)園建設工程啟動,兩年時間先后投入5000多萬元資金,清除煤場,填埋垃圾,再造可用地,建梯田筑魚鱗坑,平整洼地,栽植景觀樹、經濟林。昔日的垃圾山,變成了如今的生態(tài)園,成為太原市民節(jié)假日休閑旅游的好去處。在整個綠化和治理過程中,通過植草綠化,覆蓋了矸石山、垃圾場、沉陷區(qū)及荒山荒坡;通過壩體加固、防滲蓄水、植樹種草等措施,使太原第一熱電廠排放14年的粉煤灰池變成了綠色生態(tài)的景觀湖;整治荒山荒坡和平整土地110萬平方米,恢復治理破壞面21萬平方米,完成綠化面積2348畝。
太原植物園品種齊全的植物類別、充滿藝術感的建筑設計,成為太原市的一座新地標,源源不斷地吸引著游客來此“打卡”。這里之前有儲煤廠1家、洗煤廠3家、各類高耗能企業(yè)144家,總占地面積97萬平方米,是太原市區(qū)的一大污染帶。經過3年多的建設治理,一片千瘡百孔的土地,不僅披上綠裝,還穿上了“花衣裳”。
報道介紹,西山示范區(qū)近年來減排二氧化碳近百萬噸,污染排放量減少一半以上,成為城市“綠肺”“森林氧吧”。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給轄區(qū)100多個村莊帶來了近萬個就業(yè)機會,實現(xiàn)了惠民富民,成為市民的網紅打卡地和旅游目的地,經濟效益日益凸顯,成為全市文旅產業(yè)的主要增長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