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楊宏彬
(資料圖)
證監(jiān)會發(fā)布的一系列資本市場利好政策,讓整個股市沸騰,房地產板塊更是受益頗深。
8月28日,A股市場所有上漲的板塊中,房地產板塊的漲幅排在首位。中南建設、迪馬股份、榮盛發(fā)展、金科股份等20只個股高開直接封上漲停板。港股漲勢不如A股強勁,不過多只內房股截止午間收盤也漲超10%。
剛剛復牌的恒大,顯得與熱鬧的資本市場格格不入。8月28日復牌后,恒大暴跌78%,而后虧幅一度擴大至85%,最后股價定格在了0.35港元/股,跌78.79%,總市值46.22億港元。
股價暴跌是中國恒大對利空延遲消化。不管怎樣,恒大還是在最后期限前完成復牌,暫時擺脫了退市風險。
而在復牌前一日,恒大披露了2023年中期報告,展示上半年經營成果。期內,恒大收入1,281.8億元,同比增長43.6%;毛利為98億元,同比增長38%。凈虧損為392.5億元,較2022年中期的虧損861.7億元有明顯收窄。
從經營數(shù)據(jù)來看,恒大似乎在慢慢好起來。而資產方面,截止2023年中期,恒大的總負債為2.39萬億,較2022年末減少2%;而總資產為1.74萬億,較2022年末減少5%,資產縮水速度快于負債,意味著恒大資不抵債的情況還在加劇。
虧損縮小
從2023年中期的財務報告來看,恒大的經營確實有了一些起色。
此前恒大披露2021年及2022年業(yè)績,其中2021年虧損高達6862.19億元,其中物業(yè)計提減值3736.8億元稱為最主要虧損原因。
不過,在進行充分計提減值后,該類目對于恒大之后業(yè)績影響縮小。2022年恒大物業(yè)計提減值將為16.9億元,恒大的虧損也縮小至1258.14億元。2023年中期,恒大的物業(yè)計提減值為21.61億元,期內虧損為392.5億元。
今年上半年,恒大仍呈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經營方面的原因。恒大營收在1,281.8億元的情況下,毛利僅有98億元,再刨去行政費用37.6億元、財務費用197.3億元及銷售及營銷成本30.7億元等費用后,恒大已經虧損173.8億元。
除去經營性因素外,恒大還有218.7億元的虧損,其中來自法律訴訟有關的虧損、土地被收回有關的虧損、股權處置的虧損及其他虧損的數(shù)額達到121.5億元。
截止2023年6月30日,恒大目標金額人民幣3,000萬以上未決訴訟案件數(shù)量共計2,229件,目標金額總額累計約5,349.92億元。
資產及債務方面,期末恒大持有現(xiàn)金總額133.8億元,借款總額6,247.7億元,較2022年末增長123.8億元,其中列為流動負債的借款為5818.11億元,巨額債務將在一年內償還。
復牌指引需要恒大出具可以支撐經營的數(shù)據(jù)。截止2023年6月末,恒大土地儲備為1.9億平方米,參與舊改項目78個,其中大灣區(qū)55個(深圳34個),其他城市23個。
恒大目前已經實現(xiàn)732個保交樓項目全面復工,2022年累計交樓30.1萬套。2023年上半年,恒大實現(xiàn)現(xiàn)合約銷售金額334.13億元,合約銷售面積511.5萬平方米,累計銷售回款271億元。
復牌后仍未解決的問題
恒大達成復牌指引,除了補充披露未按時披露的業(yè)績外,還有一些要求是市場較為關注的,如與恒大物業(yè)之間的百億挪用案的解決、清盤呈請的駁回、以及前核數(shù)師留下的相關財務問題披露等。
然而,恒大即使達成復牌,但上述問題仍有部分未獲得解答。
關于恒大與恒大物業(yè)之間的百億挪用事件,聯(lián)交所要求恒大公布調查結果并采取適當?shù)难a救措施。
去年3月,恒大物業(yè)稱,在審核財報過程中發(fā)現(xiàn)134億元存款,為第三方提供的質押保證金,已被銀行強制執(zhí)行。經過將近一年的調查,恒大給出了結論:134億元的巨款進了自己的腰包。
獨立調查委員會認為,恒大存在內控問題,即交易的批準者、恒大的高級管理人員存在問題,具體為許家印、夏海鈞、柯鵬、潘大榮四人。而最終的處理結果是,參與該質押擔保的人士夏海鈞、柯鵬離職,潘大榮被調任至恒大培冠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擔任普通員工。
至于許家印,調查顯示其簽署相關質押擔保文件只是走個流程,其并未審閱這些文件,因為沒有人特別提醒他注意這些文件。
調查結果及人員處置已公布,但怎么補救恒大物業(yè)的損失,中國恒大沒有給出答案。核數(shù)師亦表示,恒大暫未與恒大物業(yè)達成償還方案。
其次,聯(lián)交所發(fā)出的復牌指引還包括,要求恒大解除關于公司的清盤呈請,但直至復牌,恒大的清盤呈請仍未撤回。呈請聆訊將于2023年10月30日舉行。恒大稱,已與境外債權人小組就境外債務重組達成支持協(xié)議,目前正在推進重組協(xié)議安排法庭程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