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青少年的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fā),近日市反詐中心接到市民報警,其孩子因追星添加陌生QQ,結果被騙上萬元。
13歲的小麗在家中刷短視頻時,看到視頻里顯示視頻發(fā)布人與其喜愛的明星的聊天記錄,視頻結尾附帶一張圖片,上面正好有某明星的QQ號碼。一看是自己的偶像,小麗毫不猶豫地添加該QQ。然而加好友后,等待小麗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對方發(fā)來消息說有人泄露藝人隱私,需要小麗配合調查。如不配合屬于抗拒司法調查、阻礙執(zhí)法行為,到時候警方會拘留其父母,小麗很害怕表示會配合調查,對方指示她添加律師QQ。小麗配合律師的要求,使用母親的手機在支付寶借款3萬余元,提現(xiàn)到銀行卡,又按照提示下載云閃付APP,綁定母親的銀行卡,先后多次掃描對方發(fā)來的二維碼,共計轉賬3萬余元。當晚小琳母親發(fā)現(xiàn)銀行卡上的轉賬記錄,才知道小麗被騙,于是報警求助。
(資料圖片)
免費領皮膚“陷阱”
不法分子利用孩子對游戲的喜愛,打著“免費贈送皮膚”的旗號,引誘孩子偷用家長手機進行轉賬匯款,青少年心思單純,遇到該情況往往不敢與家長溝通,極易被騙。
假明星發(fā)“假福利”
很多孩子喜歡追星,不法分子便冒充明星,以免費送福利為誘餌;甚至扮演經紀人或粉絲群主,誘騙學生使用父母手機轉賬匯款。不法分子還會以偽裝明星要求粉絲應援打榜、進入明星粉絲群收費等形式進行詐騙。
紅包返利“殺魚盤”
不法分子通過短視頻平臺、微信QQ等渠道發(fā)布紅包返利虛假信息,青少年信以為真加入群聊。不法分子先以高額利益為誘餌吸引,然后以手續(xù)費、轉賬費、紅包費等多種借口騙錢,當騙局被識破,就馬上將對方刪除或拉黑。
新學期伊始,學生和家長一定要做好這幾件事:
警惕網上陌生人
注意孩子在微信、QQ等社交媒體上的聊天情況,教育孩子對來歷不明的電話、短信、鏈接一律不看、不理、不點,當遇到威脅或恐嚇,應第一時間跟父母或老師反饋,尋求幫助。
樹立正確價值觀
切勿輕信“添加明星QQ號”“你有犯罪嫌疑”“免費發(fā)紅包”“免費領皮膚”等話術,對于任何理由的轉賬、匯款要求,堅決不聽不信不轉賬。
加強手機防護
家長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機、銀行卡等物品,不要讓孩子知道支付密碼,以免其受騙后大額轉賬匯款,同時也要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經常查看手機上是否存在不明APP。
打印本頁 關閉窗口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