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靈川縣早稻于6月13日~29日始穗,在始穗后的第4~6天齊穗,整個6月下旬是早稻抽穗揚花授粉灌漿的盛期,葉面積指數(shù)從最大值開始下降,是病蟲防治和產(chǎn)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田間管理應以養(yǎng)根保葉、防止早衰、增加分蘗成穗、提高結實率、促進灌漿和增加粒重為目標。同時,晚稻將于6月下旬開始播種。特提出如下生產(chǎn)建議:
一、實施“一攻三噴”,增加分蘗成穗和提高結實率
“一攻”穗肥:對于葉色偏淡且苗穗數(shù)不足的田塊,施好?;ǚ?,防止穎花退化,促進大穗形成,一般在破口期前每畝施尿素和鉀肥各3~5公斤?!叭龂姟比~面肥:以早稻齊穗期前后開始,間隔7~10天,用磷酸二氫鉀溶液等葉面肥連續(xù)噴施2~3次,以增強葉片光合能力,促進籽粒灌漿結實。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水50公斤,在下午時段用細霧狀噴頭均勻噴灑,切忌濃度過大燒葉。
二、科學管水養(yǎng)根護葉
如遇強降水和連續(xù)降雨,要及時排水露田,提高根系活力。灌漿結實期要保持田間干干濕濕,以濕為主,提高土壤供氧能力,保持植株根系活力,實現(xiàn)養(yǎng)根護葉。后期切忌斷水過早,防止早衰和高溫逼熟。
三、切實加強后期病蟲害監(jiān)測與防治
這一時期主要以“兩遷”害蟲、稻瘟病、紋枯病等病蟲害為重點,根據(jù)天氣變化加強監(jiān)測預警,適時噴藥防治。如稻曲病在始穗前7天、穗頸瘟在始穗前為防治適期,若錯過防治適期,將造成早稻不可挽回的損失。若遇連續(xù)降雨天氣,要在雨歇期及時噴施低毒高效農藥。
四、做好晚稻播種和黑條矮縮病防治工作
根據(jù)早稻的發(fā)育進度,預測其成熟期,再對應選擇生育期適宜的晚稻品種,做到既充分利用溫光資源,又能安全避過寒露風?!?/p>
預防好晚稻黑條矮縮病,在播種前選吡蟲啉拌種,在秧苗2葉1心期、移栽前1~2天,移栽后7~10天各施藥一次,選擇吡蟲啉、噻蟲嗪、吡蚜酮等藥劑噴霧防治。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