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原文及翻譯 佚名,西洲曲原文及翻譯這個很多人還不知道,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譯文:思念梅花很想去西洲,去折下梅花寄去長江北岸。
(相關(guān)資料圖)
2、(她那)單薄的衣衫像杏子那樣紅,頭發(fā)如小烏鴉那樣黑。
3、西洲到底在哪里?搖著小船的兩支槳就可到西洲橋頭的渡口。
4、天色晚了伯勞鳥飛走了,晚風(fēng)吹拂著烏桕樹。
5、樹下就是她的家,門里露出她翠綠的釵鈿。
6、她打開家門沒有看到心上人,便出門去采紅蓮。
7、秋天的南塘里她摘著蓮子,蓮花長得高過了人頭。
8、低下頭撥弄著水中的蓮子,蓮子就像湖水一樣青。
9、把蓮子藏在袖子里,那蓮心紅得通透底里。
10、思念郎君郎君卻還沒來,她抬頭望向天上的鴻雁。
11、西洲的天上飛滿了雁兒,她走上高高的樓臺遙望郎君。
12、樓臺雖高卻看望不到郎君,她整天倚在欄桿上。
13、欄桿曲曲折折彎向遠處,她垂下的雙手明潤如玉。
14、卷起的簾子外天是那樣高,如海水般蕩漾著一片空空泛泛的深綠。
15、如海水像夢一般悠悠然然,伊人你憂愁我也憂愁啊。
16、南風(fēng)若知道我的情意,請把我的夢吹到西洲(與她相聚)。
17、《西州曲》的故事,溫婉纏綿而又云淡風(fēng)清,沒有“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般的炙烈與決絕,然而卻能觸動人心底最溫柔的那根弦。
18、“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州”。
19、多么質(zhì)樸平淡的字眼,卻是全詩感情凝結(jié)的高潮,滿心思念盡在此處,言有盡而意無窮也。
20、《西洲曲》在藝術(shù)上有以下三點值得注意。
21、第一是善于在動態(tài)中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22、比如“門中露翠鈿”一句,生動形象地通過動作表達出了人物的心情,而“采蓮南塘秋”六句,是全篇的精華所在,它集中筆墨描寫主人公的含情姿態(tài),借物抒情,通過“采蓮”“弄蓮”“置蓮”三個動作,極有層次地寫出人物感情的變化,動作心理描寫細致入微,真情感人。
23、第二是疊字和頂真的運用。
24、“開門迎郎”場景中,四個“門”字的疊用,強化了女子急切盼望心上人的到來,而不時從門縫向外張望的焦慮心情。
25、“出門采蓮”場景中,又連用七個“蓮”字,著意渲染女子纏綿的情思。
26、而頂真的運用使得句子靈活生動,朗朗上口。
27、第三是雙關(guān)隱語的運用。
28、雙關(guān)隱語,是南朝樂府民歌中一個顯明的特征,它在詩經(jīng)時代的民歌和漢魏樂府民歌中很少見。
29、一說“蓮”與“憐”字諧音雙關(guān),而“憐”又是“愛”的意思,隱語極言女子對情人的愛戀。
30、同時,“蓮子清如水”暗示感情的純潔,而“蓮心徹底紅”是說感情的濃烈。
31、這些雙關(guān)隱語的運用使詩歌顯得含蓄多情。
32、擴展資料:原文: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33、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34、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35、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
36、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37、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38、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39、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40、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41、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42、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43、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44、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45、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46、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47、南風(fēng)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48、《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
49、寫作時間和背景沒有定論,一說是產(chǎn)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當時樂府詩集,另一說是江淹所作,為徐陵《玉臺新詠》所記載。
50、還有一說在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里,又或作“晉辭”,或以為是梁武帝蕭衍所作。
51、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蟬聯(lián)而下的接字法,頂針勾連,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絕。
52、“日暮伯勞飛,風(fēng)吹烏臼樹。
53、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54、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等等詩句,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接字成篇,不僅聲情搖曳,情味無窮,而且節(jié)奏和諧,優(yōu)美動聽。
55、詩篇在寫了女子想到西洲以后,插敘了一下女子的打扮及其美麗的容貌,即“單衫杏子紅(黃),雙鬢鴉雛色”,這可以說是一種體察入微的心理描繪或烘托。
56、本來,“西洲在何處”的交代緊承“折梅寄江北”正合乎邏輯;然而女主人公既想起了情郎,想起了自己曾折梅寄往江北,因而她多少抱有情郎可能歸來的希望,下文所謂“開門郎不至”正說明了這一希望的存在。
57、正因有這個希望,她才在想到了情郎之后,立即注意到自己的裝束和姿容,所謂“女為悅己者容”,要是情郎已站在門外了呢?所以這兩句正絕妙地刻畫出女主入公此時的心理活動,而不只是對其裝束的簡單交代。
58、“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現(xiàn)出此女子對其掛懷之情;之所以值得如此魂牽夢繞,正因其為情郎所在地。
59、所謂“兩槳橋頭渡”,一般釋為劃兩下槳就到了,所距很近。
60、其實這是誤解。
61、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樂》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處?莫愁石城西。
62、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63、”所謂“兩槳”,指的就是船的兩個槳;在《西洲曲》中,借以指船。
64、其意是說,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過江,此亦正說明西洲在江北。
65、以上六句所描繪的乃是一個靜坐相思的女子的形象,而非正乘船到西洲采梅的女子形象。
66、如此理解,則與下文正好貫通。
67、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洲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