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相關資料圖)
網易數讀
(ID:datablog163)
作者:庫洛洛
設計:Kwon 姜姜 楊波浪
要說社恐最怕逛什么店,名單里一定得有絲芙蘭。
在絲芙蘭,每個柜姐上輩子的工作可能都是保鏢。每次顧客一來,她們就大步上前、小步緊跟,像“人體追蹤器”一樣貼身服務,讓人覺得不買幾個大牌化妝品都配不上這份熱情。
(圖/unsplash)
不過,這也只是絲芙蘭的一個小槽點。如今,絲芙蘭的問題可遠不止這些。
這些年,絲芙蘭在全球不少地區(qū)都冒出了經營危機,不時傳來閉店的消息。在中國,還有一大批本土美妝集合店齊齊涌現(xiàn),令絲芙蘭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絲芙蘭的好日子,還能維持多久?
絲芙蘭的美妝,
有點賣不動了
在中國的美妝集合店領域里,絲芙蘭過去可以說是鮮有對手。
總是開在中高檔商場的第一層、賣的都是紀梵希、嬌蘭等名牌化妝品、背靠的是 LVMH 這樣的全球頂級奢侈品集團......這樣的絲芙蘭,一度是高端與潮流美妝的代名詞。
但眼下,這家 2005 年就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外資美妝集合店,在全球多個地區(qū)都遇到了阻礙。
2021 年,絲芙蘭在韓國巨虧 142 億韓元,2022 年,又退出了俄羅斯市場 [1][2]。
到了 2023 年 5 月,絲芙蘭又停了對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官網以及 APP 的運營。而這距離 2021 年 10 月絲芙蘭以線上購物的形式登陸中國臺灣市場,才過去一年半的時間 [3]。
從 LVMH 集團近年發(fā)布的財報中,我們也能窺到一些絲芙蘭的頹勢。
2020 年,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絲芙蘭的全球營收大幅下滑,比前年下降 31.3%,全年的經常性營業(yè)利潤甚至成了負數,為 -2.03 億歐元。
到 2022 年,絲芙蘭的全年營收雖有好轉,但實際賺到手的經常性營業(yè)利潤只有 7.88 億歐元,還比不上疫情前的水平,只達到 2017 年同期數據的約 70%。
海外市場水深火熱,在中國市場,絲芙蘭也不像以前那樣順風順水了。
美妝集合品牌調色師所屬的 KK 集團曾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顯示 2019-2021 年這三年間,在中國市場中,絲芙蘭的商品交易總額的復合年增長率僅有 7.6%。
這樣的業(yè)績表現(xiàn)雖然比同樣老牌的美妝集合品牌屈臣氏要強,但遠比不上調色師、WOW COLOUR 等本土的美妝集合店的增長速度。
從門店數量來看,絲芙蘭似乎也擴張不動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