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舞劇《朱自清》劇照。 揚州市歌舞劇院供圖
近日,江蘇省揚州市歌舞劇院創(chuàng)排的舞劇《朱自清》在清華大學上演。這部獲第十二屆“荷花獎”的舞劇作品,將舞蹈之美與散文之美相融合,贏得師生的贊譽。
“散點透視”是中國古代繪畫藝術的審美特色,其特征在于重意不重形。舞劇《朱自清》通過散點透視,根據(jù)人物關系分為五個篇章:為人師,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為人友,為人杰。這種敘事策略,不僅將朱自清的故事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讓人物形象具有情感厚度和生活溫度,也豐富著作品的視域空間,營造了富有詩意的藝術世界。
舞劇從朱自清臨終前的病榻啟幕,開始了他一生的回溯。伴隨著《我的南方》《荷塘月色》《春》等經典作品,其在清華園教書時的師生情、與父親及妻兒間的親情、與聞一多先生的摯友情以及拒領美國面粉的愛國情等重要的生命瞬間,被一一呈現(xiàn)出來。每個篇章都獨立存在,篇章間的故事情節(jié)、時空線索又相互連接,有著整體的謀劃與考慮。
朱自清的散文風格平實質樸,自如靈動。舞劇《朱自清》的創(chuàng)作者意在詮釋朱自清的散文風格,努力實現(xiàn)舞蹈本體與散文文本相統(tǒng)一的美學特質。
舞劇中的三個情境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是對散文《背影》的轉化。舞劇的第二篇章“為人子”為觀眾勾勒出一幅感人至深的畫面。在這幕父子雙人舞中,沒有傳統(tǒng)雙人舞的托舉等動作,表演者只是用自身充滿張力的肢體語言詮釋父子深情。舞臺背景投屏上出現(xiàn)父親牽著幼子的手緩慢行走的畫面,漸漸地,兒子不斷長高,直至父親佝僂著后背,由身旁的兒子攙扶……那一刻,帶給觀眾的是一種情感力量。再就是散文《匆匆》的演繹。這篇散文被改編成同名歌曲,并作為背景音樂呈現(xiàn)在劇中。一首《匆匆》,兩段情境,第一次出現(xiàn)在第三篇章“為人夫、為人父”中與妻子兒女即將分別之際,第二次是在第五篇章“為人杰”中與妻子的告別時段?!澳阊剑斆鞯?,請告訴我,我們的日子去哪了?”散文的溫度,伴著音樂和舞蹈延展開來。在呈現(xiàn)一個充滿散文風貌的美學世界的同時,也呈現(xiàn)了具有現(xiàn)代品格與精神的世界。
家國情懷構成了舞劇的內在線索、深層邏輯以及精神品格,并通過諸多細節(jié)生動呈現(xiàn)出來。在第五篇章“為人杰”中,病榻上的朱自清奄奄一息,但他寧愿餓死也不食嗟來之食,在妻子的陪伴下,他用顫抖的手凜然地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伴著《匆匆》的歌聲,劇中朱自清與妻子翩翩起舞。那是一個與妻子做不舍告別的普通人,更是一個向往光明的人、一個“大寫的人”。它讓舞劇不僅有了情感的溫度,更有了精神的筋骨。
作者:董 麗
來源:人民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