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傷害的,要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方叫做賠償義務人,賠償義務人的種類有哪些?不同情況下賠償義務人是不同的,小編介紹了幾種情況,詳情請看下文。
(相關資料圖)
1、機動車所有人為交通事故賠償主體
交通安全法第70條[的責任]在公共道路上運行的機動車造成他人損害的,由機動車的保有者承擔民事責任。機動車保有人就是車輛的所有權人,即對車輛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 處分四項權能的人。而這四種權能又是可以分離的,對于汽車在承包期間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由于承包人只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不具有處分權,而發(fā)包人因發(fā)包而暫時讓渡占有、使用權,也不完全具備四項權能,因而只有承包人與發(fā)包人相結合才能構成完全所有權,因此應把承包人與發(fā)包人都視為機動車的所有人。機動 車已轉讓他人,但未辦理過戶手續(xù),根據(jù)規(guī)定,汽車買賣必須辦理過戶手續(xù),未辦理過戶手續(xù)的視為買賣尚未成立。但實際又已交付他人使用經(jīng)營,這種情況則應把買賣雙方視為共同所有人。掛戶車主是否是車輛所有人,爭議最大。目前,大多數(shù)地方政府為了便于汽車的管理和各種規(guī)費的收取,都要求把個體運輸戶組成車隊,在交警的車管檔案里,車輛的所有人都登記在車隊的名下,而實際上汽車又全部由個人出資購買,也是由個人單獨經(jīng)營,而車隊只是代辦保險、代繳養(yǎng)路費等,也只收取少量的代辦費或管理費,而且這些車隊本身沒有經(jīng)營車輛,也沒有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不具備訴訟主體資格,也不具有承擔賠償責任的能力。象這種情況,是車隊為車輛所有人還是個人呢?從所有權的四項權能看,車輛掛戶后車隊仍然不參與經(jīng)營,不享受收益,這種車隊的實質(zhì)是個體運輸行業(yè)的行政管理部門,而個人仍然對車輛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至于對車輛的處分權,只要不欠繳法定的各種規(guī)費,也仍然由該個人享有,并不因掛戶而受限制。因此,如把這種車隊做為車輛所有人而列為被告顯然是不妥的,而應以實際所有者的個人為所有人。如是車隊與個人合資購買的汽車,掛在車隊名下,在經(jīng)營過程中發(fā)生交通事故,則應把車隊和個人作為車輛的共同所有人。
2、車主與機動車駕駛人分離的情況下,依據(jù)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理論來認定誰是賠償責任的主體
適用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來確定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機動車交通事故無過錯損害賠償責任的責任主體認定標準應當是運行利益的歸屬,運行利益應當作廣義的解釋,不限于因機動車自身運行而生的利益,還應當包括朋友之間的借貸,交易往來上的客戶服務,為出租車公司職員的休閑而將機動車借出等間接的利益。因為適用機動車交通事故無過錯責任的目的是將機動車的高度危險性所致的損害由受害人轉移到特定的人承擔,轉移之依據(jù)是民法學說上的報償理論和危險控制理論,即:機動車的運行利益人雖可依自己之意志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如果害及于他人的利益時,則作為利益追求的費用,應負擔其損失,讓追求自己利益之人同時負擔其損失,這本身也符合經(jīng)濟性原理,同時,機動車的高度危險性的實現(xiàn)是運行控制人(即駕駛員和駕駛員的使用人)即使盡到高度的注意義務仍不能避免發(fā)生的,所以運行控制人不是危險控制人。運行受益人是危險控制人,運行受益人雖然能通過保險、價格等方式分散交通事故所致之損害,但是如果責任保險的完善,競爭的存在,機動車一方的過錯所致的損害并不能分散。能分散的是汽車高度危險性實現(xiàn)所導致的損害。因為保險費支付以及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賠償金支付都有要計入商品成本,高度危險越大,損失越大,成本越高,利益獲得越小,運行受益人必然要采取措施降低危險性所致之損害,從而推動機動車設計制造水平,機動車零件質(zhì)量和維修水平的提高,進而使機動車的危險性降低,由高度危險趨向于人類活動的正常危險。所以,不論是以運行利益歸屬為標準,還是以危險控制之歸屬為標準,高度危險所致之損害的責任主體的認定結果是一致的。
3、保險公司為賠償義務人
《保險法》第50條規(guī)定:"保險人對責任保險的被保險人給第三者造成的損害,可以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或者合同的約定,直接向該第三者賠償保險金。責任保險是指以被保險人對第三者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的保險。"依據(j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規(guī)定: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chǎn)損失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nèi)予以賠償。新的交通安全法不僅規(guī)定了機動車必須加入第三者責任險,而且規(guī)定保險公司的直接賠付義務:當被保險人的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時,保險公司在被保險人投保范圍內(nèi)對受害人予以賠償,被保險人在該范圍內(nèi)的賠償責任得以免除。發(fā)生保險事故后,保險公司應該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給付賠償金,事故的受害人取得對保險公司的直接請求權,保險公司有義務直接對受害人給付賠償金。機動車事故受害人的直接請求權是法定請求權、獨立請求權,即受害人在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取得對保險公司的請求權來自于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在強制保險場合),并且該請求權是一種獨立的請求權,在程序意義上,受害人在保險合同約定的賠償范圍內(nèi)可以直接以原告的身份對保險公司提起賠償訴訟。在程序上將保險公司直接列為被告有利于糾紛的及時解決。最近,深圳等地的法院已經(jīng)有判決保險公司先行支付醫(yī)療費的判例。保險公司在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責任范圍內(nèi)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確定了保險公司的賠償義務,具體內(nèi)容為:保險公司具有作為第一賠償義務人的身份;保險公司賠償數(shù)額應在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nèi)予以賠償;保險公司這種賠償屬于無過錯責任形式,不考慮交通事故當事人有無過錯及過錯程度和的責任大小。另有學者認為在訴訟法意義上,該條款賦予了受害人直接請求權,而且是法定的請求權,并且獨立存在。
以上內(nèi)容由律霸小編整理提供,希望能夠幫助你找到正確的交通事故賠償義務人,謝謝瀏覽!
分期付款買的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誰是賠償義務人?
出租車造成交通事故誰是賠償義務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