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歷史上有一些女相聲演員。比如,來小如,(老藝人來福如的女兒)三十年代后期與其弟來少如在京津"撂地",常演文字哏、貫口哏、小孩哏。《俏皮話》、《報菜名》等。于佑福(竹板書演員于福壽之女)、劉玉鳳,這二位前輩可算是比較成功的。不靠幫襯和施舍憑自己的實力在相聲大堆里拿到"整份兒"。還有趙雅琴、耿雅林、富麗華、吉文貞(藝名荷花女,吉平三之女)、回婉華、潘俠男、張文俠、魏文華、高秀琴(師勝杰之母)、韓淑英、姜伯華、富蘭英(金炳昶之妻從以上的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女相聲演員大都出于"相聲世家",或其父、其兄從事相聲藝術。從小"耳濡目染",熏出來的。"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赡懿⒎强桃獾娜ヅ囵B(yǎng),再大膽地"想當然"一下,這里應該有一部分屬于"玩票"的性質。 當今健在的相聲老前輩(女) 【德淑珍】女,1916年生于北京,系馮德奎(原名:馮振聲,乳名:福喜,綽號:馮大瞎子)之妻妹,師承馮昆志(尊稱:馮六爺),師爺:沈春和?,F(xiàn)居哈爾濱。這位93歲的老人應該說是當今相聲界高輩份的老前輩吧? 現(xiàn)居天津的 【于佑?!浚ㄗ鸱Q:于老姑)女,生于1927年,系于堃江之妹,原配丈夫馬四立(馬德祿之侄),她的師承為:于佑?!叩旅鳌?緒—阿顏濤。 【吳 萍】女,出生不詳,師承第五代相聲前輩吳景春先生,現(xiàn)居濟南。 【張寶珠】女,原名:張玉妹,生于1934年,回族,師承第五代相聲前輩焦少海先生,與王寶玨乃夫妻,現(xiàn)居洛陽。 到現(xiàn)在的女相聲演員也不多,記憶中有這么幾位,鐵路的單聯(lián)麗。前沈曲的金珠(與可軍搭檔,后隨夫鞏漢林與趙媽演小品)、江蘇的夏文蘭(與其夫倪鳴搭檔,屬一唱到底的那種)。要說到前輩的女相聲演員中,我只是在電視里見過魏文華的表演(與王文玉搭檔,使的是"柳活兒","雜學唱"的那種,)。還有我的開蒙老師:馬桂榮先生。天津眾友相聲團的:劉春慧。哦對了!還有德云社鶴字科的學員:邢鶴薇、許鶴丹,和我們摯友相聲俱樂部的陌城(學員班版塊的版主)。 女演員能否說好這個相聲,換句話說能否以此為業(yè)哪?答案是--不能。因為相聲不是女人說的。換句話說不適合女子來表演?。?! 在幽默感上男女之間有差異。男人稍強些。表現(xiàn)在相聲中,就是在"說"、"逗"上女演員比較難于駕馭,掌握的不是很好。"三年胳膊兩年腿,十年練不了一張嘴"。為揚長避短,常常以"學唱"來代替"說、逗"。長此以往,路子越走越窄。 其次,內容上的差異就不用說了,大多以男性為主。有好多段子女人演不了。包袱上也是一樣,倫理哏的,打哏的,還有少部分的"葷口"的東西,女人不宜。再次,形象上的差異。女演員大多漂亮、光彩照人,既不敢使相兒,也鮮有自嘲者。自嘲是幽默的最高階段,也是相聲演員博得觀眾好感的最佳手段。象趙麗蓉老師,人問她:"大娘,早晨起來第一件事是干什么呀?""就是……上廁所。"年輕的女演員使這類包袱,就差點兒,放不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