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遣使求戰(zhàn),結(jié)果司馬懿不談軍事,反而問使者,諸葛亮吃的如何?當?shù)弥T葛亮每日能吃三升米時,司馬懿斷定,諸葛亮陽壽已盡了,要不了多久就要死了,而且沒過多久,諸葛亮果然去世,印證了司馬懿的猜想,令人震驚!那么問題來了,諸葛亮每天都能吃三升米,為何司馬懿判定他陽壽已盡呢?
(相關(guān)資料圖)
司馬懿判定孔明陽壽已盡
司馬懿判定諸葛亮陽壽已盡的故事,發(fā)生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和司馬懿交起了手,但是在正史中,諸葛亮其實是在第四次北伐時,才和司馬懿交手,在此之前,諸葛亮的主要對手,乃是曹真!
司馬懿本身也是一個大才,在他手下有無數(shù)敗將,所以他非常高傲,他認為憑借魏軍的強大,完全可以在正面作戰(zhàn)中擊敗諸葛亮!于是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選擇了和諸葛亮堂堂正正的對陣,結(jié)果遭到諸葛亮的吊打,就連名將張郃,都栽在了諸葛亮手中!要不是楊儀從中掣肘,這一次北伐,諸葛亮還會把司馬懿打得更慘!
有了第四次北伐的教訓(xùn),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司馬懿直接選擇了堅守不出,準備耗盡蜀軍的后勤糧草就算是完事了。但諸葛亮肯定是不愿意的啊,他還想暴打司馬懿,還想繼續(xù)殺傷魏軍的有生力量,于是他派出手下挑釁,希望逼司馬懿出來決戰(zhàn),但司馬懿的膽子早就嚇破了,他根本不敢和諸葛亮對陣了,于是為了平息眾怒,司馬懿直接給曹魏皇帝曹睿休書一封,上演了一出苦肉計。
《晉書》:亮曰:"彼本無戰(zhàn)心,所以固請者,以示武于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茍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zhàn)邪!"
對于司馬懿千里請戰(zhàn)的操作,諸葛亮是心知肚明的,他知道這是司馬懿上演的苦情戲碼,司馬懿就是不想出戰(zhàn)。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沒法強攻,他只能不斷的派使者邀戰(zhàn),而在其中的某一次邀戰(zhàn)過程中,司馬懿就問到了諸葛亮的飲食習(xí)慣,當?shù)弥T葛亮每日吃三四升米后,司馬懿便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
很多人認為,古時候的三四升米根本不夠支撐一個壯年的生活,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司馬懿認為諸葛亮吃的不多,又操持著蜀軍軍務(wù),身體很快就會支持不下去。
事實上,這種說法有一定的問題,按照古時候的單位換算,三四升米,就相當于現(xiàn)在的六百到八百克米,這種主食量,完全足以支撐一個人的日常體力消耗。而且諸葛亮作為蜀軍主帥,還有其他的吃食,他的營養(yǎng)完全能夠支撐??!蜀軍雖然糧草不如魏軍充足,但保證諸葛亮的飲食,還是綽綽有余的!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每天吃三四升米,并不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健康,為何司馬懿會斷定諸葛亮身體不行了呢?事實上,直到15年后,這個謎底才被解開!
事情的真相
司馬懿斷定諸葛亮命不久矣的故事,發(fā)生在青龍二年(公元234年),因為這一年諸葛亮確實死了,使得眾人對司馬懿特別迷信,認為司馬懿能掐會算。然而15年后的嘉平元年(公元249年),一件事情的發(fā)生,徹底暴露了司馬懿的真面目!
這一年,改變曹魏命運的高平陵之變,發(fā)生了。原本處于弱勢的司馬懿,竟然起兵進攻掌握大權(quán)的曹爽,而整個朝堂眾臣,包括太后,都站在了司馬懿一邊,幫助司馬懿對抗曹爽。最終,司馬懿指洛水盟誓,表示可以放過曹爽,徹底擊垮了曹爽的心理防線。高平陵之變,以司馬懿的大獲全勝而告終!
然而當司馬懿掌握大權(quán)后,他直接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夷滅了曹爽三族,并掌控了曹魏大權(quán),并未將其還給曹魏皇帝!
先前,曹魏眾臣之所以愿意支持司馬懿,就是因為司馬懿一直是以忠臣面目示人,大家厭惡曹爽,所以希望司馬懿帶領(lǐng)大家撥亂反正,哪知道司馬懿狼子野心,他比曹爽更加可惡!曹爽雖然擅權(quán),但還是以曹家為尊,但司馬懿卻想取得代之,替代曹魏!而這,便是司馬懿的真面目!
說白了,司馬懿先前的一切,都是偽裝出來的,他一直在騙大家,并將大家騙得團團轉(zhuǎn),最終騙到了曹魏大權(quán),騙到了曹魏天下!欺騙,便是司馬懿一生的最大特點!當年他說諸葛亮命不久矣,其實也是在騙手下的將領(lǐng),因為他知道不能主動出戰(zhàn),只能用出這種方法來忽悠大家,繼續(xù)堅持。只是誰也沒有想到,諸葛亮真的撐不住了,幫助司馬懿完成了這個騙局,成就了司馬懿的名聲!
結(jié)語
諸葛亮每天能吃三升米,為何司馬懿判定他陽壽已盡?15年后水落石出!事實上,諸葛亮每天吃三升米的事情,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司馬懿之所以判定他陽壽已盡,不過是說給手下聽,忽悠手下不要沖動出戰(zhàn)而已!只不過諸葛亮確實死了,才使得司馬懿的騙局沒有被拆除。但15年后的高平陵之變,眾人終于發(fā)現(xiàn)了司馬懿大騙子的真實面目,也使得他當年的騙局,水落石出!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