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客家美食
那可真是不勝枚舉、數(shù)也數(shù)不清
舉例幾樣
(資料圖片)
有夏天解暑必備的仙人粄
有逢年過節(jié)餐桌上不可少的客家肉丸
有深受年輕人喜愛的筍粄
有坐月子必不可缺的客家釀酒
等等等等
作為客家人你或許品嘗過這些特色美食
了解并且清楚它們的做法
但是小編想問的是
有多少人知曉它們背后的美食傳說呢?
接下來就跟隨小編一起
來揭開他們的神秘面紗吧
客家肉丸
說起肉丸,梅州人應(yīng)該都不會陌生,這逢年過節(jié)的餐桌上可從來不會缺席,圓圓的肉丸意味著團團圓圓嘛,怎么可能少了它呢??图胰馔柚谱骱唵危羰旌蠹纯墒秤?,香噴噴、熱騰騰的肉丸香氣撲鼻,味道鮮美可口,是一道十分“扯飯”的菜。
據(jù)史料記載,自晉朝末年開始不少中原漢人為逃避中原戰(zhàn)亂陸續(xù)南遷,形成了早期客家民系。飽受遷徙之苦的客家人,期盼著太平盛世,渴望舉家團圓,永享安樂寧和,特地制作了一道地方特色突出且?guī)в袧夂裣矐c色彩的風味美食,那就是圓圓的客家肉丸,寓意團團圓圓,美滿幸福!
仙人粄
說起仙人粄,可是小編的最愛,小時候?qū)τ谙奶熳畲蟮钠谂尉褪悄艹缘揭煌霙鰶龅南扇嘶{。仙人粄由仙人草熬制而成。仙人粄有降溫解暑之功,且無受冷患寒之弊,在仙人粄中調(diào)入蜂蜜,食之清甜爽口,沁人心脾,乃是客家人夏天消暑解渴之必備。
傳說古時候天空熊熊燃燒著十顆太陽,烤干了河水,烤裂了大地,莊稼和草木日漸枯焦。恃勇善射的后羿箭無虛發(fā),一下子射滅了九顆太陽。西天王母娘娘為表彰英雄后羿賜其不死之藥,不幸的是,其妻嫦娥偷吃了仙藥,奔入月中。留在人間的后羿仰天長嘆。備受煎熬的后羿命令部卒搜羅一千童男童女去仙人島采摘“仙人草”。為此,老百姓人人心驚肉跳,士卒離心離德。后羿心力交瘁,一蹶不振,抑郁而終。不久,后羿的墳頭上萌生出一種草,并很快繁殖到各地,這種草能降溫解暑、清心除火,百姓稱之為“仙人草”。原來,后羿生前備受心火的焚燒之苦,其靈魂在離形之后恍然大悟,洞察到生命必須仰仗一種將酷烈環(huán)境置之度外的清涼的養(yǎng)護,于是,他心中尋找仙人草的愿望便由虛幻變成現(xiàn)實,以自己的獻身平息世人對他的怨憤,以自己的靈悟渡化置身于生命火海的世人。
筍粄
筍粄是典型的客家風味小吃,以薯粉作皮,冬筍粒、魷魚、蝦仁、香菇、豆腐干、五花鮮肉等為餡料,包裹成形似餃子而大于餃子的“筍粄”,猛火蒸熟,涂抹少許香油即可食用,入口爽滑,味道甚佳。
新春佳節(jié)人們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梅州客家先民,從中原遷移到南方定居,他們也帶來中原飲食習慣,逢年過節(jié)都要包“餃子”,但定居到南方,當?shù)夭划a(chǎn)小麥,因而弄不到包餃子的面粉,聰明的客家人把當?shù)胤N植的山芋、薯根制成淀粉作面皮,用當?shù)厥a(chǎn)的竹筍、香菇以及肉料變通制成形似“餃子”的筍粄,而作為節(jié)日賀歲食品,這樣,筍粄就形成久負盛名的客家小吃。
三及第
一碗三及第湯,配上一碗的腌面,這是許多梅州人的早餐標配。上等豬肉、豬干、新鮮枸杞葉、少量酒糟、些許咸菜及適量輔料,便做成了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的三及第湯。
在科舉取仕時代,狀元、榜眼、探花為殿試頭三名,合稱三及第。林召棠(清朝狀元)用豬肝、瘦肉、豬肚子三種豬內(nèi)臟比作三及第,三及第湯由此而得名。
客家娘酒
客家娘酒可以說是客家人再熟悉不過的一個美食了??图夷锞剖菨h族客家人用糯米釀造的一種酒,屬于黃酒。主要原料是糯米,以天然微生物純酒曲發(fā)酵而成,不加酒精和任何添加劑,是一個男女老少皆宜的純天然綠色飲品,每每有客人來時,梅州人都會用自家釀制的老酒招待。
傳說,三國時期,廖化被孫權(quán)所擒,為了保護母親,他假裝降服于孫權(quán),但他不愿為孫權(quán)做事,成天和仆人在地里勞作,原來他是想方設(shè)法釀酒,后來在母親指導下,終于釀酒成功,然后將酒獻給孫權(quán),孫權(quán)大喜,就讓廖化回故鄉(xiāng)了。為了紀念廖化的母親,客家人稱這酒為客家娘酒!
鹽焗雞
鹽焗雞制法獨特,味香濃郁,皮爽肉滑;雞肉的色澤微黃,皮脆肉嫩,骨肉鮮香,以沙姜油鹽佐食,風味極佳。
從前梅州長樂(今五華)有一個商人,為人謙恭誠實信譽好,交游廣,以販賣日雜食品為生。有一年年關(guān),商人完成一次貨物販運,當?shù)嘏笥烟匾砸幻弧叭S嫩雞”的肥雞相送。商人欲帶回家給妻兒嘗嘗,但梅州長樂(今五華)路途遙遠,活雞不易攜帶,于是他將雞宰殺制成白切雞,用鹽包封在包袱里。商人在半途露宿時,饑餓難耐,便從鹽包里掏出白切雞,與隨從烤著吃。出乎意料地發(fā)現(xiàn)這樣弄出來的雞肉味道非常好。商人留了幾塊帶回家給妻兒品嘗。妻子嘗試后依法泡制,“鹽焗雞”誕生了。
釀豆腐
客家釀豆腐,也是客家美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菜肴之一。先煎后煮,湯汁醇厚,鮮嫩滑潤,口味鮮美。在客家人的生活中,凡有宴席必有釀豆腐。
傳說釀豆腐源于北方的餃子,因嶺南少產(chǎn)麥,思鄉(xiāng)的中原客家移民便以豆腐替代面粉,將肉塞入豆腐中,猶如面粉裹著肉餡。因其味鮮美,于是便成了客家名菜。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是客家傳統(tǒng)菜。將五花肉上湯鍋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之后加蔥、姜等調(diào)料炒片刻,再下湯用小火燜爛。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鋪梅菜段,倒入原湯蒸透。走菜時,把肉反扣在盤中。肉爛味香,吃起來咸中略帶甜味,肥而不膩。
據(jù)傳,中原漢人南遷后,生活貧寒,很多人從事體力活,勞動強度大。平時很少葷食,而肥膩一點的食品能有效充饑。他們吃的菜,用料較為簡單,一般僅用生蔥熟蒜、香菜調(diào)味。客家人將五花肉加上配料進行制作,再將肉墊在梅菜干上蒸煮,制作了一道色澤油潤、香氣濃郁的美味佳肴。時過境遷,這種菜肴逐漸名揚四海,就是我們時常品嘗到的“梅菜扣肉”。
釀苦瓜
釀菜是客家菜系中最為常見的菜品之一,釀苦瓜與釀豆腐、釀茄子一起被稱為“釀三寶” 。釀苦瓜咸鮮脆嫩,清淡爽口,香氣誘人,微苦鮮香。不但有清熱解毒、明目敗火、開胃消食之效,還可以暖胃益氣。
很久以前,有兩個結(jié)拜的好兄弟在點菜時出現(xiàn)了矛盾,一個要吃豬肉,一個要吃苦瓜,聰明的飯店老板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將苦瓜切成小段后把肉餡塞進掏空的苦瓜里面,制出了釀苦瓜。
番薯葉
番薯葉又稱“地瓜葉”,因其誘人的保健功能而日益受到世人的青睞。香港人譽稱其為“蔬菜皇后”,具有顯著的食療保健功能,是很有開發(fā)價值的保健長壽菜。
傳說乾隆游江南時有次遭賊人追殺,又與部下隨從走散,躲到一石縫里餓了一天一夜后碰到一農(nóng)婦,細心炒了一碗番薯葉招待他吃了頓飯。他回京后仍回味這道菜,可又不知是什么菜,便派人到江南找到那個農(nóng)婦,婦人聞?wù)f上次落難者是朝廷來的人,便不敢說是“番薯葉”,而改稱是“龍須菜”,從此成了“番薯葉”的美名。
以上列舉的幾種美食
幾乎是客家人家喻戶曉的
或許看完這篇文章后
當我們再次品嘗這些美食的時候
會別有一番風味在心頭
聲明: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與我們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