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產業(yè)方興未艾,又一位重磅玩家加入戰(zhàn)局。
(資料圖片)
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8月21日,智元機器人關聯(lián)公司上海智元新創(chuàng)技術有限公司(簡稱“智元新創(chuàng)”)發(fā)生工商變更,新增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等為股東,新增彭志輝(稚暉君)為董事,公司注冊資本由約4847萬元增至約5097萬元。
智元機器人(Agibot)誕生于2023年2月,是前華為“天才少年”、嗶哩嗶哩科技區(qū)百萬粉絲up主稚暉君出走華為后成立的機器人公司,專注于發(fā)展通用人形機器人和具身智能,該公司研發(fā)的人形機器人“遠征A1”于近日正式發(fā)布。
同一時間,智元新創(chuàng)成立,其法定代表人為舒遠春,經營范圍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fā)、人工智能理論與算法軟件開發(fā)、人工智能硬件銷售、電子產品銷售等。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后短短三個月內,智元機器人已經完成兩輪融資,融資金額未知,但其估值被曝在十幾億美元左右。
拋開估值不談,智元機器人背后的股東身份相當引人注目,不僅包括科技大公司百度,高瓴、奇績創(chuàng)壇、經緯、鼎暉、高榕等機構投資者,還吸引到上海煥新一期私募投資基金合伙企業(yè)(有限合伙)、上海司南園科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地方國資入股。
與百度一樣,比亞迪此前并沒有人形機器人相關的布局。
兩家重量級企業(yè)選擇此時入局,背后是全球勞動力缺口持續(xù)擴大、人口老齡化加劇、人力成本上升下,機器替人帶來的巨大市場需求,產業(yè)端的實質性進展則打響了比賽發(fā)令槍。
今年以來,政策利好頻發(fā)、多家巨頭或入局或加碼——
·聚焦國內政策:北上深三地搶灘機器人產業(yè),總體來看,三地均積極推動工業(yè)機器人落地,并強調把握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交叉點——人形機器人。
·觀照巨頭舉動: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將在11月進行行走測試、明年在特斯拉自己的工廠進行實用性測試;三星今年開年第一筆投資,投給了本土人形機器人企業(yè)Rainbow Robotics,其LSI部門已成立了新的業(yè)務工作組來研究人形機器人;3月,締造ChatGPT的OpenAI投資了挪威機器人制造商1X;6月,華為注資近9億成立“極目機器”,布局機器人與智能制造。
多位分析師紛紛給出商業(yè)化落地時點、市場前景的預測。
東吳證券曾朵紅預計,特斯拉人形機器人2024年底有望開始小批量,率先與工廠應用,商業(yè)化路徑將從細分領域突破到通用型,從to b向to c轉變,2028-2030開始大規(guī)模放量。預測全球2025年人形機器人初 步商業(yè)化,銷量2-3萬臺,2030年新增需求100萬臺,2035年銷量有望突破1000萬臺。
華福證券鄧偉稱,假設按照2030年105萬臺空間的計算(替代美國210萬勞動力缺口的50%),人形機器人市場規(guī)模達210億美元。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市場,人形機器人會是下一個必爭高地嗎?往前看,人形機器人有望借力生成式AI講述新故事,機器人新品、明星產品的進展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源自:科創(chuàng)板日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