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高考數學滿分,沒上補習班偶像是韋神,孩子追星也能變優(yōu)秀
文|凝媽悟語
【資料圖】
一提到追星族,我們下意識地認為是貶義詞。
可能想到的是那些狂熱的年輕人,在家里貼滿了偶像的照片,留著偶像相同的發(fā)型,穿著偶像喜歡的衣服,關心著偶像的八卦趣聞,每天朝思暮想,不遠千里蜂擁接機,見到偶像放聲尖叫,特別容易在偶像身上一擲千金、想獲得一個擁抱......
家長們總是擔心孩子因為追星而走彎路,耽誤太多時間、消耗太多精力,十頭牛都無法拉浪子回頭,所以,一聽說孩子把誰當作偶像都會非常緊張。
但追星并不全是負能量,并非千篇一律地影響學習,如果孩子有好的偶像,正確追星,一樣可以變優(yōu)秀,成為大家眼里別人家的孩子。
山東青島平度一中的張寶嘉,高考總分697分,數學滿分,想報考北大數學系,聽韋神講課。
高考數學一直以“難出天際”著稱,張寶嘉卻得了滿分,實在是令人贊嘆!
張寶嘉喜歡韋神,還是受爸爸的影響,他爸爸經常看韋神的視頻,很羨慕,張寶嘉就把韋神作為榜樣,在數學學習方面下了很多功夫。
他數學筆記的認真用心程度讓人望塵莫及,每一頁都非常工整,不僅記錄了知識點,還有知識拓展,在知識點后面會附上一兩道應用知識的題目,把知識點學得透透的。
他出身農村,沒有條件上補習班,全靠個人努力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他的數學滿分不摻雜任何水分,個人能力在榜樣力量的加持下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所以,孩子追星,別著急阻攔,要先做判斷,優(yōu)質偶像甚至鼓勵孩子去追星。追星是孩子的內心需求,正確追星極大概率會促進孩子學習。
孩子需要學習干勁,精神力量不可或缺
我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但如果只是口頭跟孩子說“努力學習啊,要不然以后沒飯吃”云云,孩子一點都不會放在心上,也無法獲得動力,還會嫌棄父母啰嗦,影響親子關系。
讓孩子充滿學習干勁,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從小就樹立一個目標,找到一個好的學習榜樣,構建內在精神動力,讓他發(fā)自內心地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催促、逼迫,在不情愿的狀態(tài)下學習。
《成功從專注開始》中提到:精神力量雖然不可捉摸,卻能夠發(fā)揮巨大的作用,支持著人們從困境中走出來。它可以讓進退維谷的你有所抉擇;讓迷失方向的你得到指向;讓心存恐懼的你變得勇敢。它是我們在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改善自己的生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動力,為我們提供能量。
著名學者菲爾丁也曾說過:“典范的力量比教育更能強烈地銘刻在孩子心里?!?/p>
在現實中也不乏契合的案例。
四川遂寧考生朱洪江,偶像也是韋神,高考考出了702分的高分,數學149分,僅僅扣了一分,可見在數學上下的功夫實在不少。他表示,北大數學系是首選,想和韋神面對面交流。
山東濟南女孩魏應麟,小學讀過季羨林先生的文章,開始以季羨林為偶像,了解到季羨林是北京大學梵巴語的第一位教授后,便產生了考北大的想法,從此努力學習,后來幸運地被保送到了北京大學梵語巴利語專業(yè)。
可見,榜樣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能引領孩子積極向上的星都是可追的星
當然,追星的目的不是考北大,是讓孩子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tài),將來在適合自己的領域發(fā)光發(fā)熱,成為社會有用之人。
不管在哪個行業(yè)都有特別出色的人才,都能影響孩子的人生發(fā)展,都是孩子可追的星。
像孜孜不倦熱愛學習的人讓孩子喜歡上學習,航天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離不開航天人的努力也讓孩子對航天產生夢想,保家衛(wèi)國軍人的剛毅果敢讓孩子喜歡國防事業(yè),在競技場上揮汗如雨的運動員讓孩子熱衷于體育運動......
航天員桂海潮以科學家身份執(zhí)行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航天任務,引發(fā)關注。他小時候和普通孩子沒有區(qū)別,直到有了偶像之后一切變得不同。
他上小學的時候和其他孩子一樣愛玩、愛打游戲,學習上也沒有天賦異稟,到了中學才開始奮發(fā)學習,家里貼滿了獎狀。
原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fā)射成功以后,桂海潮以楊利偉為榜樣,萌生了登上太空的想法,于是埋頭苦干,越學越有勁,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高中,又堅定報考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本科到研究生到博士到教授一直勤勤懇懇,成為所在領域的頂尖專家,最后獲得了進入太空的機會。
做出卓越貢獻的航天員、科學家、體育工作者等是可以追的星,普通的工作者也一樣可以追,像張桂梅是教書育人的典范,像董宇輝是閱讀的引領者。
現代的人是可以追的星,古代的人也可以是,像李白、杜甫等等。
追星沒有身份限制、沒有時間限制、沒有空間限制,只要是讓自己變得積極起來、價值觀正確都是好的。
追星不能盲目,打開方式要正確
追星不是形式主義,在外在上向偶像靠攏,只是盲目模仿,消耗的是寶貴的時間和內在的能量。
正確的打開方式是用實際行動和偶像拉近距離,成為像偶像那樣價值觀正確的人、那樣做出貢獻的人、那樣陽光向上的人......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
張寶嘉、朱洪江的偶像是韋神,因為韋神在數學方面的能力特別強,在高中時參加數學奧賽收獲金牌,博士畢業(yè)于北大,是北大助理教授,解決了一系列數學界公開問題,獲得過多個數學大獎。
如果只是盲目喜歡,想獲得韋神的簽名、和韋神合影等等,可能找個熟人就能解決,這種低層次追星方式不會使人獲得進步,只會讓人獲得一時的虛榮。
他們沒有這樣,而是想上韋神的課,想和韋神交流,想成為數學很牛的人,他們也采取了實際行動,努力鉆研數學,使數學成績保持優(yōu)秀,其他科目也均衡發(fā)展,不管是總分還是單科分數,都有機會獲得北大的錄取資格,實現夢想。
即使沒能考入北大,這種努力積極向上的學習勁頭,也會讓他們考入一所很好的學校,將來在一個新的領域大放光芒。
追星其他優(yōu)質偶像也是如此,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一定會讓自己變得比之前更好。回望過去,不會因為白白浪費光陰而悔恨,只會為自己努力奮斗的青春而驕傲不已。
寫在最后:學霸高考數學滿分,沒上補習班偶像是韋神,孩子追星也能變優(yōu)秀!
孩子喜歡追星是正?,F象,如果追星優(yōu)質偶像,那更會給孩子帶來無窮的動力。在孩子追星時,我們可以給予正向的引導,積極推薦優(yōu)秀的人、鼓勵孩子向偶像學習,讓追星變成大有可為的好事。
我是@凝媽悟語
兩男孩媽媽,10多年育兒經驗
陪孩子閱讀、英語啟蒙、科學啟蒙
分享育兒感悟、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