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編年體史書。
2、 編年體紀錄歷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國。
(資料圖片)
3、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創(chuàng)體,《左傳》完善其體例,荀悅《漢紀》創(chuàng)斷代編年體,司馬光成通史編年體。
4、 先秦編年體史書流傳至今的,有《春秋》、《左傳》、《竹書紀年》(輯本)等。
5、斷代編年史,是寫一個封建王朝興亡的歷史著作,如東漢荀悅《漢紀》、明談遷《國榷》等。
6、編年體通史著名的有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等 史書體例常識: 1.編年體,史書編著的一種體裁。
7、編年體史書是按在世皇帝的年號記載(即按年代順序記載)歷史事件。
8、代表作:《資治通鑒》(由宋代司馬光編纂,是我國現(xiàn)存編年體史書中影響最大的一部)。
9、此外,編年體史書還有孔子《春秋》、“春秋三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等。
10、 2.國別體:以國(諸候國)為主體記載,即按國家分類記載歷史。
11、(共兩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時期左丘明作的《國語》; 較好的一部是漢代初期劉向編訂的《戰(zhàn)國策》(國別體史書代表作)。
12、 3.紀傳體——史書的一種形式,以為人物立傳記的方式記敘史實。
13、即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載歷史, 就是為人物立傳,代表作《史記》。
14、例如《三國志 》《 史記 》等都是紀傳體。
15、《史記》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16、 4.斷代史體例,以朝代為斷限的史書。
17、此體裁創(chuàng)始于東漢史學家班固,他所著的《漢書》,寫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漢王朝230年的歷史。
18、二十五史中除《史記》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屬此體。
19、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舉數(shù)朝,仍然屬于斷代史的范圍。
20、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史書,以朝代為斷限的也屬于斷代史。
21、今人所著的《秦漢史》、《隋唐史》等,也屬于斷代史范圍。
22、 5.紀事本末,是以事件為中心的著史體裁。
23、它與編年體、紀傳體,合稱為古代三大史體。
24、紀事本末體裁,每事一題,為一專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時閑先后加以集中敘述。
25、兼有編年體和紀傳體的優(yōu)點,詳於記事,方便閱讀。
26、它創(chuàng)立于南宋袁樞的《通鑒紀事本末》。
相信通過左傳是什么體史書這篇文章能幫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時候,也歡迎感興趣小伙伴們一起來探討。
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關鍵詞: